哈密瓜有180多個品種及類型,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。冬瓜耐貯存,可以放到來年春天,味道仍然新鮮。不過哈密瓜怎么種,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去看看吧。
哈密瓜的種植方法
播期確定
哈密瓜春季大棚栽培的**播種時期:1月下旬~2月上旬。
水道沙壟
沙壟:根據棚寬挖一有傾斜(以能流水為宜)的槽,倒三角形,上底寬約30厘米,深40厘米,距離溝底20或25厘米架鋪鐵網,鐵網上面鋪塑料網(網眼大小以不漏沙為宜),網上溝壁鋪一層油氈、一層塑料布與土壤隔開,然后填入沙子與地平,壟距1.2米。兩年換一次沙(怕重茬的作物)。
水道:在較低一側壟端垂直挖一排水槽與各壟相通,壟內多余的水、肥可入此槽排出后二次利用,用水泥抹槽防滲且宜流水,在地側砌貯水池,與水槽相通。在壟高側設主管道,直徑1.5或2寸,與水泵相連,末端束緊,接出分支管順在壟上,直徑0.5或0.8寸,在苗旁分支管上扎兩個針孔大的洞,末端束緊,為了防止水濺射葉片, 在分支管上蓋一層薄膜,經小水泵抽水加壓后成半滴半噴式澆水。
培育壯苗
可采用干燥處理,把干種子在60~69℃恒溫干燥箱內烤3天左右,消毒殺菌效果良好。若無此條件可把種子在強日光下曬種2天。
播種時,一是缽面要平,苗缽間排列緊密;二是苗床要充分澆水,待水下滲后播種;三是一缽一粒籽,種子平放;三是覆土深淺要一致,厚約1cm為宜,播后輕輕壓實。
定植
田塊選擇:哈密瓜栽培忌瓜茬和連作地塊,應選擇3年內未種過瓜類、地勢高爽、排水良好的稻茬田塊。有機質豐富、通透性好的沙質土壤為種植哈密瓜的**。
施足基肥:定植前一個月,進行耕翻,耕翻深度以25~30cm為宜,同時開好配套溝系(大明溝、操作溝和棚外圍溝),并一次性全耕層施足基肥,一般畝用商品有機肥1000kg左右,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(N∶P∶K=15∶15∶15)30kg和過磷酸鈣50kg。
整地作畦:作畦時**要高畦、高壟,一般立架栽培作四畦,地爬栽培作兩畦。畦面應呈龜背形,采用地膜全覆蓋(春季透明地膜),有利保墑降濕防草。
搭棚和鋪地膜:定植前15~20天,應搭好大棚、蓋好膜,以提高地溫和棚內氣溫,達到預熱瓜路的目的。
定植時期:定植應以秧齡和葉齡,春季苗齡30天左右。一般在2月下旬~3月中旬定植。
定植密度
地爬栽培:株距45cm左右,每棚2畦,畝栽500株左右。
立架栽培:株距40cm左右,每棚4~5畦,畝栽1100株左右。
定植行一般在畦中間。定植時應選晴好天氣,并及時澆好活棵水,可適量使用70%敵克松可濕性粉劑等藥劑來澆灌以防病。
春季多膜覆蓋保溫時,應特別注意降濕防病。盡量創造一個高光照的環境,晴天在保溫的條件下勤揭膜通風降濕,坐果前大棚白天保持28~30℃,夜間不低于10℃;當瓜蔓長至坐果節位時,適當降溫促進坐果;果實膨大期應加大晝夜溫差,以利果實養分的轉化和積累,促進果實的膨大和提高品質。
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,可在活棵后噴施植物營養液促發棵,如賜??狄悍实?。瓜果膨大期時進行1~2次追肥,可在離根部30cm處穴施,畝用復合肥10~15kg,結合進行磷酸二氫鉀的葉面噴肥。瓜成熟前15天停澆肥水,以防裂果。
苗床管理
春季育苗強調保溫防病,苗床采用多膜覆蓋,地面鋪設電加溫線。
溫度管理:采用“二高二低”法變溫管理,即出苗前,苗床溫度應保持白天30~32℃,夜間18~20℃,以促齊苗;**片真葉展開前,床溫應適當降低,保持白天25~28℃之間,夜間15~16℃,以防高腳苗;第三片真葉出現止,床溫應適當提高,保持白天30~32℃之間,夜間18~20℃,以促進早出真葉;定植前一周進行低溫煉苗,使幼苗逐漸適應大田環境條件。
水分管理
苗期應嚴格控制水分,視苗床缽體干濕程度于晴天的午前進行適量澆水,澆后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分蒸發、水漬收干后再蓋塑料薄膜。
濕度光照
通風降濕是防止幼苗病害發生的關鍵。因此,齊苗后在床溫許可的范圍內,應盡量揭開小環棚塑料薄膜,增加通風,降低苗床空氣濕度。遇陰雨天氣,在中午前后也要進行短時間的通風降濕、增加光照。
育苗期間可進行一次25%阿米西達懸浮劑噴霧,以防病和提高抗性。
整枝
哈密瓜生產上常采用的整枝方式主要有單蔓整枝和雙蔓整枝。
【單蔓整枝】
即主蔓晚摘心(27~30葉摘心),去除主蔓基部側芽。春季選取12~15節的子蔓留瓜,雌花后留2葉及早摘心。
【雙蔓整枝】
即幼苗長到3~4片真葉時摘心,選留兩根健壯子蔓,其余子蔓**摘除。春季選取11~13節的孫蔓留瓜,雌花后留2葉及早摘心。
哈密瓜一般采用人工輔助授粉,時間春季宜在上午7~10時進行,選擇同品種異株上當天開放的雄花,掰去花瓣,將雄蕊在雌花柱頭上均勻輕輕涂抹。
當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,根據各果實的長勢及發育情況綜合判斷選留其中一個端正、健壯的幼瓜,其余去除,通常28~30節位進行打頂。一般單蔓留一瓜,雙蔓留兩瓜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